
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挂牌成立,
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三个、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。
规划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、常住人口339.5万人。
以不到全市1.5%的面积贡献了
重庆市约15%的经济总量、20%的规上工业总产值、38%的进出口总额。
全力打造“33511”现代制造业集群
Modern Manufacturing Clusters
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、新一代互联网及软件信息业等3大主导产业集群。
升级打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、生命健康、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等3大支柱产业集群。
培育壮大新型显示、半导体、卫星互联网、生物医药、生产性服务业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。
创新布局前沿新材料、人工智能、web3产业、智能家居、绿色低碳、虚拟现实、未来通信、AI及机器人、生命科学、区块链、类脑智能等11个“新星”产业集群。
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
Inland Opening-up Gateway


建好开放通道
向东,通过长江黄金水道,直达太平洋沿线国家和地区。
向西,通过中欧班列(渝新欧),联通中国西北及中亚、欧洲。
向南,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,联通东盟、南亚等国,运输网络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。
向北,通过“渝满俄”班列,联通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至欧洲。
用好开放平台
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——西部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,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优势突出。
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——我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,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“水港+空港”的一区双核模式综合保税区。
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——两江自贸片区规划范围86.33平方公里,占全市71.95%。
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区——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2015年实施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,核心区域先期在两江新区布局。
发展开放型经济
两江新区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幅达到13%,全市占比从33%提高到38%。
强化开放合作
入驻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、中阿企业综合服务平台。
建设欧洲重庆中心、“一带一路”商务中心基地,引进欧盟商会、意大利商会、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等涉外机构近40家。
建成中瑞(重庆两江)产业园、中德产业园、中意产业园。
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
Innovation-Driven Strategy

打造战略平台“提能级”
高标准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。
集聚北京理工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等50家大院大所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,全国首批、西部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获批。
狠抓创新能力“强支撑”
集聚科技型企业4888家、高新技术企业788家、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444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8家,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9个、市级452个。
强化科技服务“优生态”
打造“明月湖科创品牌活动”。
打造“明月湖基金丛林”。
持续提升城市品质
urban quality

加快建设“百园之城”
建成金海湾滨江公园、九曲河湿地公园等城市生态主题公园131个、绿道300公里、嘉陵滨江生态长廊34公里,绿地率达40%。
积极提升医疗教育水平
集聚武汉协和重庆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、重医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、新加坡莱佛士医院、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、市妇幼保健院两江院区及国家区域生殖医学研究中心、市九院两江分院等优质医疗资源。
建成英国哈罗公学、耀中国际、一中、南开中学、八中、巴蜀中学、西大附中等一批名校,被教育部认定为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”。
切实加强社会保障
培育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、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3个、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、国家级人社优质服务窗口3个。
获批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。
加快发展文体旅事业
汇聚重庆市川剧院、龙兴足球场、两江国际影视城、金山意库、悦来庄稼、欢乐谷、际华园,正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高端会客厅。